统计服务促草莓产业“有数”前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部署,近日,市统计局前往桓仁满族自治县雅河乡联合村,开展设施农业专题调研。此次调研旨在精准掌握设施农业项目的实施成效,推动农业经济数据实现精准纳统,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调研组深入联合村设施农业大棚基地,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村书记详细介绍了项目的背景、建设运营情况以及经济效益。该项目自2019年起,由国家和村集体共同投资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建成49个大棚,总投资约2000万元。项目占地面积达300余亩,实际使用面积为100余亩。大棚建成后,以每年每个3.6万元的价格承包给村民,这一举措不仅有效盘活了村集体资产,还为村民开辟了致富新途径。该项目具有以下显著成效:一是特色种植促增收。村民引进丹东九九草莓品种,采用“九月播种、新年丰收、六月收尾”的种植模式,实现错峰上市,获取了较高收益。在采摘旺季,村民还能通过“家门口就业”,获得每小时15元的务工收入,带动了灵活就业;二是科学管理提质效。每年6月过后,大棚采用“闷棚杀菌”技术修复土壤,保障生态可持续发展。9月重新开启种植,实现“一棚多用、四季循环”。这种“科技+农旅”的融合模式,吸引了周边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三是集体经济稳发展。该项目平均每年为村集体创收超过170万元,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还带动村民年均增收8-10万元,成为当地巩固脱贫成果、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与当地政府沟通时提出工作建议:设施农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必须确保相关数据真实反映发展成效。县乡统计部门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强化数据跟踪。指导县、乡统计部门建立项目动态监测机制,保证大棚数量、承包收益、用工数据等各类数据应统尽统,夯实农业统计基础;另一方面,深化部门协同。联合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等涉农部门,梳理同类项目清单,推动设施农业数据全链条纳入统计监测体系。
桓仁联合村设施农业项目是乡村振兴与产业融合的成功范例,其经验能够为全市设施农业的推广提供有益参考。市统计局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持续加强基层统计能力建设,通过精准服务助力农业项目“建得好、统得准、效益实”,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贡献统计力量。
(签发:张祖新 审核:唐先刚 编写:唐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