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bxstjj-2024-00175 发布机构: 本溪市统计局
信息名称: 统计课堂: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如何区分 主题分类: 数据解读
发布日期: 2024-12-17 成文日期: 2024-12-17
废止日期: 文 号:
关键词:

统计课堂: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如何区分

发布时间:2024-12-17 09:27:06 【字体: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显著特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衡量经济发展现代化、国际化、高端化的重要标志。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产业,也是未来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产业。

那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应该如何区分呢?        

从概念上看

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是从服务功能角度对服务业进行的一种分类。生产性服务业可以理解为一种中间服务部门,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的生产活动提供服务;而生活性服务业提供的服务主要用于居民最终消费。

2014 年和 2015 年,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 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5 号), 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的重点发展领域,为正确理解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概念和内涵提供了国家视角。

从分类上看

   以国家文件为基础,国家统计局制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生活性服务业统计分类》,为开展相关产业统计工作提供了依据。

生产性服务业涉及16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348 个行业小类,主要包括:批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生态环保和环境治理业等。

生活性服务业涉及13个行业门类,288个行业小类,主要包括: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从作用上看

    生产性服务业涉及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多个环节,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等特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引导企业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进一步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加快实体经济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促进我国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生活性服务业领域宽、范围广,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增加服务有效供给,扩大服务消费需求,提升服务质量水平,可以进一步巩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提高人民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而推动人民生活消费方式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

        

虽然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有很多区别,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交叉,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一个行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性服务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服务形式、服务对象改变而发生变化。比如邮政业,改革开放前及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传统邮政业务为主。电子商务兴起后,个人快递业务收入占邮政业务总量比重快速上升,并超过 50%,现今邮政业主要为居民生活提供服务。所以要科学、理性、辩证地看待相关统计数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