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bxstjj-2019-00251 | 发布机构: | 本溪市统计局 |
信息名称: | 城市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全面建设任重道远 | 主题分类: | 数据解读 |
发布日期: | 2019-04-28 | 成文日期: | 2019-04-28 |
废止日期: | 文 号: | ||
关键词: |
城市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全面建设任重道远
2017年,本溪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指示精神,持之以恒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沈阳经济区建设,扎实推进城市发展各项工作,积极推动城市区域经济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全市城区发展情况良好。
一、2017年城市发展情况
(一)城镇化率逐步推进,人口数量仍在减少。2017年全市户籍人口147.63万人,其中,市辖区人口90.23万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61.1%。全市常住人口168.7万人,其中,市辖区为110.6万人,占比重为65.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8.07%。从人口变动情况来看,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均比上一年减少,分别减少2.36万人,2.1万人。出人人口数量也在下降,2017年全市出生人口为9167人,比上一年减少610人,市辖区出生人口4815人,比上一年减少345人。
(二)经济发展稳健运行,夯实城市化发展基础。
经济实力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更是城市化进程的源动力。2017年,本溪城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各类经济活动有序进行,经济质量有所提升。
1、综合实力稳定扎实。2017年,市辖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59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71.9%,比重高于去年2.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7%,增速高于全市GDP增速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亿,第二产业增加值267.9亿,第三产业增加值273.1亿元。三次产业占比由2016年的3.3:48.8:47.9调整为3.2:47.9:48.9,第三产业占比提高,城市化进程逐步显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063元,比上一年增加2546元。
2、财政收支平稳运行。2017年,市辖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2亿元,同比增长20.6%。增速高于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4.4个百分点。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80.9%,高于同期2.9个百分点。市辖区税收收入实现33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企业所得税19195万元,个人所得税12203万元,分别增长12.1%和24.8%。市辖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8.4亿元,支出与上一年持平,占全市比重达到72.5%。
3、金融市场充满活力,存贷款双双增加。2017年市辖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64.1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高于全市增速2.3个百分点,占全市人民币存款余额比重79.1%,占比提高1.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05亿元,同比增长26.3%。占全市人民币贷款余额88.3%。
4、固定资产投资扎实推进,房地产市场较为活跃。2017年,市辖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8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63.1%。房地产开发投资21.6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53.6%。全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0.6亿元。2017年市辖区商品房销售面积58.2万平方米,占全市比重达71.2%,占比提高10.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为24.3亿元,同比增长17.4%,增速快于全市增速8.2个百分点。
5、工业企业提高生产能力,企业效益转好。2017年,市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8个,企业单位数比上一年增加13个,占全市比重达到71.5%,占比比上一年提高2.6个百分点。市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1111.8亿元,同比增长62.5%。主营业务收入1141.4亿元,利润总额达15.5亿元。
6、消费品市场运行稳定,对外贸易稳步发展。2017年,市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65.1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71.2%,比重比上一年提高1.6个百分点。市辖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共有59个,占全市比重达72.8%。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84.2亿元。全市市辖区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共有21个,占全市比重达65.6%。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营业额29264万元,其中市辖区17164万。
2017年,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5个,直接利用外资额达到1337万美元,出口创汇实现26.3亿元。
(三)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尽显城市化发展水平。
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百姓生活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出了城市化发展的成功与否。2017年本溪市居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社会保障事业蒸蒸日上,消费力度明显增加。
1、就业形势稳定,收入逐渐提高。2017年,全市在经济发展平稳的情况下,全市就业形势也趋于稳定。全市国有和集体从业人员共计21.8万人,其中,市辖区18.1万人。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28.1万人,其中,市辖区20万人。
2017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0881元,同比增加4219元。市辖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5899元,上一年相持平。
2、可支配性收入增加,消费质量逐步提高。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001元,同比增长6.4%。在四项收入中,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2.3%,10.4%。
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533元,同比增长3.4%。在几项支出中,食品烟酒和居住仍是消费的重点,在2017年,教育和娱乐支出首次超过其他行业,位居支出项目前列,其中,食品烟酒支出7525元,居住支出3405元,教育和娱乐支出3064元。
物价稳定,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01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9%,物价基本持平。每百户居民家庭中,拥有汽车14辆、移动电话220部、计算机70台、空调10台、彩色电视105台。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01平方米,同比增加0.56平方米。
3、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百姓生活更有保障。2017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80.76万人,其中,市辖区为64.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4.2万人,其中,市辖区为61.4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3.1万人,其中,市辖区为18.3万人。
4、社会服务事业逐步完善,为百姓提供更多服务。2017年全市提供住宿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数156个,提供床位12200张,其中,养老机构133个,提供床位9838张。社区服务机构75个。
全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减少,2017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8102人,同比减少7134人,下降20.2%。
5、城市交通更加便捷,通讯更加发达。2017年,全市公路客运量达2175万人,公路货运量8130万吨。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716辆,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26134万人次。实有出租汽车运营车数2744辆。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14.7万辆,比上一年增加1.1万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1.9万辆,比上一年增加1.4万辆。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151.3万人,其中,3G以上移动电话用户111.5万人。
6、加大社会治安打击力度,提升居民百姓安全感。2017年,全市因交通事故死亡77人,交通事故造成损失33万元。因火灾造成1人死亡,损失金额达1853万元。2017年,全市加大犯罪打击力度,维护社会和平安定,刑事案件数和犯罪人数均较上一年有所提高。全年刑事案件立案1520起,犯罪人数累计达2014人。
(四)科教文卫事业稳步推进,增进城市化全面发展。
城市化进程需要多元化、多层次,推动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是提高城市水平的重要环节,推进城市多领域、全方位发展。
1、文化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从学校数量上看,2017年,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7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为13所;普通中学学校数为59所;小学学校数为63所;幼儿园数266所。从专任教师数量来看,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数为3315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数为1804人;普通中学教师数为6200人;小学教师数为5606人;幼儿园教师数为3096人。从在校学生人数看,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数为32582人,比上年增加3678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数为7484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数为22211人,比上年增加379人;普通中学学生数为4.74万人;小学学生数为5.13万人;幼儿园学生数为3万人。2017年,全市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63.7万册;博物馆10个,体育场馆8个,剧场、影剧院共有14个。
2、医疗卫生发展日趋完善。2017年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数778个,医院42个,其中,市辖区拥有医院30个。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床位11553张,医院提供床位10785张。其中,市辖区医院拥有床位数8610张。执业(助理)医师数3996人,注册护士5555人,分别比上一年增加 1215人和1234人。其中,市辖区内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分别有2990人和4167人。
3、科技研发逐渐加强。2017年,全市科技活动人员3905人,R&D人员3689人,R&D内部经费支出13.3亿元,专利申请和授权均比上年提高,2017年全市专利申请698件,专利授权402件。其中,发明专利51个。
(五)城市整体形象得到提升,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
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建设是展现城市化进程的窗口,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城市环境,充分表现出城市化发展成果。
1、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2017年,全市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17.2亿元,其中市辖区为11.5亿元。市辖区绿化覆盖面积87143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9.6%,比全市高出2.6个百分点。全市售水量达5305万吨,其中,居民家庭用水量1885万吨。全市供气总量(人工煤气、天然气)达7685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气量2250万立方米。全市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达4795吨,其中:居民家庭用量2176吨。
2、重视环境建设。2017年全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7068吨,比上一年下降48%,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29414吨,比上一年下降31.8%,工业烟(粉)尘排放量76967吨,比上一年下降20.9%。城镇污水处理率99.32%。
二、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失问题日趋严重。第一,人口老龄化问题。近几年,全市60岁以上人群逐年增加,2017年我市户籍人口老龄化率已达24.5%,从户籍人口变动情况看,60岁以上人口逐年增加,35岁以下人口逐年降低。第二、人口外流现象越发严重。从户籍人口情况来看,人口减少一是自然死亡,二就是人口迁出,特别是学生在外就学会,便留在外市工作,导致人口外流,从近几年情况看,我市迁出人数一直高于迁入人数,人口外流严重。我市人口变动呈现中青年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又大幅增加,给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带来劳动力不足、特别是老龄化逐渐加剧,还将带来一系列养老问题。
2.经济结构仍显单一。以钢铁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仍将是我市振兴的制约因素,全市经济结构仍以钢铁冶金为主,本钢集团完成工业产值、增加值、实现利税,三项指标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总量的81.9%、67%、57.5%。钢铁冶金业仍是我市主导产业。医药行业经过发展,有长足进步,但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比依然偏小,医药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实现利税,三项指标分别仅占全市规上工业总量的3.1%、5.8%、12.5%。服务业随占比提高,但对经济的影响力不足,商贸流通,旅游、金融等重点服务业起不到带头作用。改善产业结构,发展多产业协同共进仍是本溪经济发展的重点。
三、几点建设
1、以宜居城市建设为着力点吸引人口与人才的聚集。“人口增减”往往反映着一个地区发展状况,而“人口增减”是解决传统工业城市就业、财政、人口流失等诸多难题的关键。因此,在推动我市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可逐步将转型发展的目标更集中于如何改进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和地区可持续发展上。经济的竞争在于资本与人力,在资本的引进的同时,更应在人口与人才上下功夫,加强人口与人才引进政策优惠力度,探索利用本溪优美自然条件,优质教育资源等将城市建设重点转向宜居城市建设,围绕自然景观开发休闲区,充分把适宜人生活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和管理,用宜居吸引人,留住人。除待遇外,还在居住、子女教育资源等方面提供便利,吸引优秀人才,以保持创新动力和经济活力,通过人的聚集促进经济发展。
2、城市发展加强产业转型及技术创新是关键。在传统产业中引进高新技术,在吸收新项目上注重找准定位,避免同质竞争。在注重工业发展基础的过程中要不断降低钢铁行业所占经济比重。要做精做优钢铁产业。加强钢铁再制造业重新定位,努力将本钢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精品板材基地,继续发挥本钢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要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尽快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来,集中力量聚焦源头创新和产业升级,引进企业、发展产业、打造新城;同时要加强引进工业服务业、教育服务业、现代娱乐业、旅游服务业等,特别是仍要坚持已有的医药产业进一步加强健康医疗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