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bxstjj-2019-00194 发布机构: 本溪市统计局
信息名称: 2010年本溪市建筑业发展情况 主题分类: 统计分析
发布日期: 2019-04-28 成文日期: 2019-04-28
废止日期: 文 号:
关键词:

2010年本溪市建筑业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19-04-28 15:55:02 【字体: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导产业,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在促进就业、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促就业”宏观政策的实施,为我市建筑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市建筑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本溪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提供了保障,为本溪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2010年我市建筑业运行情况

1.建筑业总量扩大,占全市GDP比重提高

2010年我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7.03亿元,增长速度为23.8%,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5%,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2.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2010年,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下同)188家,平均从业人员7.06万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0.1亿元,比上年增长29.1%,竣工产值117.6亿元,比上年增长55.8%;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22.67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0.0%。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长变化情况如下:

一是从结构构成分析看,占建筑业总产值主体地位的建筑工程产值完成134.7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其次安装工程产值完成22.1亿元,比上年增长64.9%;其他产值完成3.4亿元,比上年增长78.9%。

二是从行业类别分析看,占建筑业总产值主体地位的房屋和土木工程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3.3亿元,比上年增长79.6%;安装业完成总产值23.6亿元,比上年下降36.0%;装饰业完成总产值2.1亿元,比上年下降22.2%;其他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

三是从企业资质等级分析看, 具有建筑业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共1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0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18.7%;具有建筑业二级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0.6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56.6%;具有建筑业三级及以下资质企业完成总产值39.4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24.6%。一级和二级企业无论管理、质量还是效益都具有相当优势,在我市建筑市场占主体地位。

四是从建筑企业经济类型分析看,国有经济企业共40家,占全市建筑业企业个数的21.3%,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3.6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46.1%;集体经济企业完成产值21.1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13.1%;私营经济企业完成产值64.5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40.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0.4亿元;外商投资经济企业完成产值0.02亿元;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共3家,完成产值0.46亿元。由此可见,在我市建筑业市场中,国有经济建筑业企业仍显示出雄厚的实力,其产值规模占到全市的四成半还多,但同时非国有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企业,凭借较为灵活的经营模式,生产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3.签订合同额和施工规模扩大, 企业发展后劲较足

2010年,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签订的合同额达到187.2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当年新签合同额为157.0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占签订的合同总额的比重达到83.9%,预示企业施工任务保障性较好,发展后劲较足,为我市建筑业生产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0年全市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7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2%;竣工面积452.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4.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80.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9%。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达到58.1%,比上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

4.企业开拓能力逐渐增强,在外省完成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

“十一五”以来,我市建筑行业继续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不断培育外省建筑市场,我市建筑业企业对外开拓市场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已拓展到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在外省完成的产值由2005年的6.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6.7亿元,比重也由2005年的9.7%上升到2010年的10.4%。

5.从业人员逐步增加,从业人员结构改善

2010年,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达到77971人,比上年增长11.5%;年末从业人数为53333人,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为10046人,比上年增长18.4%;一级建造师为331人,增长13.8%。从构成来看,一级建造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增速均超过了全部从业人员的增长速度,从业人员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技术人员所占比重逐步增加。

6.  市场化改革日益加快,企业效益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我市建筑市场经过治理整顿成效逐步显现,建筑市场监管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建筑市场、工程建设各环节管理日益规范,建筑工程招投标治理稳步加强,改革创新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我市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中,实行投标承包面积所占比重达到90.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现场施工工人中的持证上岗人员达到3.39万人,同比增长17.0%,持证上岗率由上年的54.2%提高到63.7%。

伴随着建筑业市场改革的深入,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2010年,全市建筑业企业实现工程结算收入158.6亿元,同比增长38.2%;实现利润总额3.3亿元,同比增长11.7%;利税总额7.3亿元,同比增长31.7%。 2010年,我市共有亏损建筑业企业18家,比上年减少2家,亏损额为1.1亿元,比上年减亏0.06亿元。

二、建筑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010年,纵观我市建筑业的发展,虽然取得较大成绩,但仍面临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经济效益水平仍有待提高。建筑业一直是国民经济中的“微利行业”,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建筑业进行了多项机制体制改革,情况虽有所好转,但建筑业的发展仍没有改变依托人力和资本为主的局面,现代化程度总体上还处于一个不高的水平。2010年我市建筑业产值利润率和产值利税率分别为2.1%和4.6%,处于偏低水平。建筑业的收益水平较低的状况,不仅仅影响到它的产业地位,影响到它竞争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影响它自身的成长发展。

2.产业集中度较低,组织结构不尽合理。虽然我市建筑业企业在不断的进行结构调整,但智力密集型的企业仍然很少。2010年,全市没有一家特级资质的建筑企业,一级资质的企业有10家,占5.3%,  90%以上资质内的企业属于二、三级企业,加剧了这一领域的同质化竞争、不理性竞争状态,直接导致了压级压价、最低价中标现象的泛滥。因此,如何发挥各施工企业的优势、处理好政策的统一性与差异性需要认真加以研究。

  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未形成各得其所的格局,劳务分包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太少,2010年全市劳务分包企业完成产值仅为1.32亿元,因此对总承包企业一定要严把审批关,对劳务分包企业实行低门槛。二是存在数量巨大的资质外企业,导致挂靠现象普遍存在,因此亟需调整管理思路,进行有效的引导,也说明规范建筑市场工作须常抓不懈。

  3.沉重的债务负担,制约了我市建筑业的发展。2010年,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9.0%,与国际通行的总资产负债率最佳值50%相比,高出了19个百分点。负债合计比2005年增长了1.9倍,其中长期负债增长了5.5倍。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和长期负债的不断增长,说明企业的自有资金不足和资本积累较慢,也说明建筑业企业仍然是大而不强。负债经营,虽然不能一概说不行,但由于建筑业的资产利润率和产值利润率相对不高,所以对建筑业企业来说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负债的增加,必然加剧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资本积累的速度。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需多管齐下,清理拖欠工程款应当且一定会收到成效,但最根本的应该是想方设法提高利润水平。

  4.产权制度改革步伐仍须加快。一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所占总产值比重高于全社会的平均水平,私营企业所占比重低于全社会的平均水平;二是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实收资本中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数量大、比重高。这“一高一低”和实有资本的构成说明建筑业国有资本退出的步伐和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仍须加快。

  5.建筑业企业的多元化经营能力,尤其是资本经营能力不强。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的营业收入主要靠工程结算收入支撑,一旦工程不能衔接上,企业的存续、人员的安排就都会出现大问题。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需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有序地培育和提高企业的多种经营能力。

  6.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门槛低,导致进城务工人员的三分之一集中在建筑领域,建筑业成为农民工就业的主要行业之一。低文化程度人员大规模进入城市施工作业,高学历人员、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导致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缺乏保障,更不利于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了实现建筑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只有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别无他途。

三、推动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随着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根据我市《关于2011年全市建筑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本政办发【2011】16号)要求,为促进我市建筑企业做大做强,使我市尽快成为辽宁省建筑业大市,现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加快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开放,建筑企业“准入”门槛低,导致建筑队伍急剧膨胀,遍地开花。但现代建筑已非“钢筋加混凝土”那么简单,对建筑主体质量、工艺技术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我市建筑企业虽数量众多,但规模大、上等级、能承接大项目、竞争力强的企业还不多,目前全市特级企业还是空白,一级建筑企业仅有10家。要在继续做大做强传统土建工程的同时,积极向基础安装、装饰装璜、市政工程、路桥、水利、电力等专业施工领域拓展。主动适应国家投资结构的调整和建筑市场的发展变化,进行专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承包商体系,提高我市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适应国际化趋势,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建设方式,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综合管理能力的工程总承包大型企业集团和项目管理公司,有条件的建筑企业可通过发展房地产、建材、物业管理等业务,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企业。

(二)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建筑业技术创新。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对我市建筑业而言,也必须把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和关键。“十二五”期间我市建筑行业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依靠科技推动产业升级。一是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有条件的大型专业企业,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起本企业的研发中心,开展工艺和工程技术研发,重视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专有技术,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带动全市建筑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二是加大建筑业科技投入,建筑企业可以从工程结算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企业技术进步发展资金。三是加大人才体系和职工队伍建设,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对二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家进行全面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和驾驭市场的综合能力。

(三)不断拓展建筑业的发展空间。  持续加大省内外市场的开拓力度,注重巩固和扩大传统市场,以占领制高点、减少空白点为思路,为建筑市场可能面临的战略转移建立“根据地”。支持企业以独立承包或与外埠承包商联营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省内外承包市场竞争。财政、金融、建设等部门要从多方面大力支持建筑企业走出省界,拓展市场,重点作好授信额度、投标保函、履约担保、国际工程承包资格、市场信息服务等工作。

(四)进一步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建筑业在本溪市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建筑业的发展,把建筑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谋划建筑业发展思路,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建筑企业排忧解难,多办实事。各级建筑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服务力度,帮助企业把脉市场,尽快把建筑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在利税、担保基金、人事用工、养老和医疗保险、企业减负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推动建筑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大建筑市场监管力度,健全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和行业信用体系,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重点完善工程勘察、设计、监理和材料、设备采购等招投标制度,进一步规范工程发包和承包行为。大力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加强建设工程结算管理,建立工程款结算、协调、仲裁和清算的约束机制,遏止竣工不结算等拖欠行为。继续扶持非国有建筑企业,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我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