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bxstjj-2019-00199 | 发布机构: | 本溪市统计局 |
信息名称: | 本溪市限额以上现代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 主题分类: | 统计分析 |
发布日期: | 2019-04-28 | 成文日期: | 2019-04-28 |
废止日期: | 文 号: | ||
关键词: |
本溪市限额以上现代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今年以来,本溪市以促消费、引项目以及发展旅游业为抓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使之成为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振兴我市城区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上半年,我市按照现代服务业统计标准,对具体包括现代物流、信息服务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科学技术服务业、环境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保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限额以上现代服务业企业进行了调查。截止到2011年6月末,我市限额以上现代服务业企业共计135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6家;实现营业收入30.4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营业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59%。
一、本溪市限额以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总量持续扩大,占限额以上服务业比重达70%以上
“十一五”以来,本溪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战略,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优化结构、推动转型,经济社会呈现出较快发展的态势。随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现代服务业总量不断壮大,服务功能日益增强,在全市整体经济和第三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2011年上半年,我市限额以上现代服务业企业共计135家,占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的71.8%;限额以上现代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0.4亿元,占限额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的50.3%,有效拉动了第三产业和本溪市经济的发展。
(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凸显,占现代服务业九成
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高智力、高集聚、高成长、高就业的现代服务业,其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制造业环节之中,以营销策划、技术研发、包装、售后服务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制造业的产前、产中及产后服务中起着增加价值、实现价值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本溪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为企业生产提供中间需求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2011年上半年,本溪市限额以上现代服务业中,属于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现代物流、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五大行业共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占限额以上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九成以上,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流。
(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大企业骨干作用明显
随着本溪市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的实施,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的步伐不断加快。2011年上半年,本溪市限额以上现代服务业资产总计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0家,比2010年同期增加了6家。其中,租赁商务服务业资产总计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最多,有9家;信息软件业和科技服务业分别为7家和6家;交通运输业为5家。
从企业从业人员的数量看,2011年上半年200人以上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有16家,比2010年同期增加5家,其中,租赁商务服务业增加的单位数最多,比2010年同期增加了3家。
从营业收入看,201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共有9家,比2010年同期增加2家。
2011年上半年资产超5000万元的现代服务业企业资产总计达513.5亿元,占全部限额以上服务业的81.7%。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达27.9亿元,占本溪市限额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47.8%,比上年同期上升4.3个百分点,充分发挥了大企业在本溪经济发展中的骨干作用。
(四)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增强
2011年上半年本溪市限额以上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13742人,比2010年同期增长2.3%,占全部限额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的60.3%。现代服务业中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从业人员增长最快,同比增长为56.4%;其次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从业人员同比增长为52.1%。从业人员规模扩大的同时,职工的工资待遇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2011年上半年限额以上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2.27万元,比2010年同期净增0.50万元。
二、我市限额以上现代服务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层次较低、龙头企业偏少
服务业涵盖国民经济20个门类中的15个,按经济大类分则达47个,行业繁杂,分布广泛,条块分割零碎,一体化程度不足,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资源缺乏整合。就本溪的实际而言,服务业多为中小企业,量多面广,经营分散,缺乏规模经济特征。目前,我市现代服务业仍处在起步阶段,龙头企业较少,重点龙头企业更是屈指可数,因此,综合竞争力较弱。
(二)高水平、尖端人才匮乏
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大量高水平、高尖端的专门人才,像信息技术、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市场服务、企业管理、电脑软件、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咨询中介、综合物流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但本溪的高学历、高级职称人员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科技研发、信息技术、机关团体、金融运作等部门,多数现代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稀缺。
(三)发展环境存在制约因素
在发展空间上,城市发展规划建设未能引导服务业合理布局,中心城区的资源整合和产业聚集度仍有待提高,服务业发展所需的法治、市场等环境以及基础设施结构还需进一步提升和优化。
在观念上,一些部门、行业对服务业发展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间互动发展、互相促进的作用认识不足,对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
三、加快发展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本溪市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但与经济社会全面、均衡发展的要求以及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全市经济增长还主要依靠工业、投资拉动,服务业总量偏小,对经济增长贡献力较弱,服务业结构升级步伐较为迟缓,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当前,本溪市应继续弘扬“药都”精神,学习“公安”精神,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实现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以产业融合为突破点,加快发展生产性现代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与一个城市发展规模、支柱产业和行业结构密切相关。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必须坚持与新型工业化、支柱产业、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相结合,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在信息带动、节能降耗、技术进步等关键环节上的服务效应,走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路子,全面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整体素质和水平。制造业仍然是本溪市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本溪市应当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双轮驱动”,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充分发挥本溪市较为完备的工业基础的优势,积极鼓励本钢等大型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大力发展外包服务,加快构建两者互动发展的产业新格局。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开发、市场研究、质量控制、营销策划、售后服务、人才培训、采购、运输、仓储等各项服务水平,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度,形成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集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
(二)以扩大消费需求为导向,提档发展生活性现代服务业
抓住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一方面,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消费性服务业,在巩固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规模优势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手段,积极创新经营方式,不断提高消费性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兴消费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太子河新城和沈溪新城住宅产业集群,增强房地产业带动作用,推动“城市东移”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文化、工业、商务旅游,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管理高效、竞争力强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逐步把旅游业、药品研发、房地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我市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它是具有多种类型和功能,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同类或相关服务业企业集聚互动,形成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和辐射带动功能的集聚区域的总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有统一规划,产业特色鲜明,核心业态优势突出,空间相对集中,发展集约,资源共享的特点。结合本溪市城市改造和空间布局规划的调整,立足各地区的区位特点和现有产业基础,按照关联产业集中度高、带动性强的原则,今后我市应重点规划发展5大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一是中心商务区。逐步形成如三江大厦、本钢国贸大厦等专业的商务集群区。二是文化休闲旅游区。重点推进本溪水洞国际旅游度假区、五女山高句丽景观园、汤沟和关门山、铁刹山等风景区的扩大改造项目。三是现代物流园区。依托“两钢”,做好对“两钢”项目的物流配套服务,放大桥北物流产业集聚区效应。四是现代商贸区。做大做强以大商新玛特、永丰和工字楼商业区、药都华联等为代表的现代特色商圈。五是科技信息园区。加快发展东明科技园动漫基地、药都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