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bxstjj-2019-00201 | 发布机构: | 本溪市统计局 |
信息名称: | 首季全市经济发展基本实现“开门红 | 主题分类: | 统计分析 |
发布日期: | 2019-04-28 | 成文日期: | 2019-04-28 |
废止日期: | 文 号: | ||
关键词: |
首季全市经济发展基本实现“开门红
—— 一季度全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是“十二五”的起始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坚定信心,充满激情,抢抓机遇促发展。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好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财税收入创历史最好水平,“十二五”首季经济发展基本实现“开门红”。
一、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测算,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预计)22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62.2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57.1亿元,增长12%。
(二)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7213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21418万元,同比增长0.8%;林业产值11360万元,同比增长6.9%;牧业产值38120万元,同比增长6.6%;渔业产值738万元,同比增长5.2%;第一产业服务业产值502万元,同比增长4.2%。 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4001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5%,其中,农业增加值14408万元,同比增长0.7%;林业增加值8101万元,同比增长6.9%;牧业增加值16716万元,同比增长6.5%;渔业增加值506万元,同比增长5.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84万元,同比增长4.2%。
1、春季备耕工作有序进行。据全市各县(区)对春耕所需农用生产资料准备情况调查,农用生产资料储备量可满足全市春耕需求。从农业部门了解到;今年春耕全市共需要种子757万公斤,截止到三月下旬,已备实529万公斤,已下摆189万公斤;春耕所需化肥5.3万吨,已备实3.6万吨,已下摆1.0万吨;春耕所需农药570吨,已备实260吨,已下摆10吨;已检修拖拉机3700余台(套),检修农机具近5500台(套)。春耕所需资金约5.25亿元,其中:银行拟贷款约2.26亿元,农民自筹2.99亿元,已发放贷款0.8亿元。总体来看,全市今年春耕时期,农用生产物资货源充足,可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2、畜牧养殖业总体发展良好。据统计显示:一季度全市生猪饲养量达到44.7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7.2%,其中:生猪出栏16.6万头,同比增长15.3%;生猪存栏28.1万头,同比增长2.9%。牛饲养量达到14.8万头,同比下降0.7%,其中:牛出栏2.7万头,同比增长8.0%;牛存栏12.1万头,同比下降2.4%。羊饲养量达到37.5万只,同比下降20.7%。其中:羊出栏7.7万只,同比增长18.4%;羊存栏29.8万只,同比下降27.0%。家禽饲养量达到1328万只,同比增长10.9%,其中:家禽出栏579万只,同比增长27.8%;家禽存栏749万只,同比增长0.7%。肉类总产量达到2.94万吨,同比增长14.4%。禽蛋产量8777吨,同比增长1.5%。奶产品总产量2280吨,同比下降33.9%。
(三)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效益有所改善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16.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44%;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433.71亿元,同比增长28.15%;完成现价工业销售产值422.72亿元,同比增长28.94%,完成工业产品产销率97.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为32.01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2.84%。1-2月份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1.87亿元,同比增长23.12%;实现利税总额8.89亿元,同比增加3304万元;实现利润总额4.72亿元,同比减少8059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46亿元,同比增长13.47%;企业亏损面为20.9%,同比增长5.2个百分点。
1、市直工业企业生产呈现平稳态势。市直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77.25亿元,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42.25%,市直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比同期增长8.65%,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6.10%,市直工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01.79亿元,同比增长22.20%;完成现价工业销售产值299.36亿元,同比增长20.38%,完成工业产品产销率99.19%; 1-2月份市直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3.94亿元,同比增长3.64%;实现利税总额4.52亿元,同比减少17617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22亿元,同比减少21241万元。
2、县区工业生产呈现出全面快速增长的局面。县区工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县区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8.81亿元,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57.75%,县区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比同期增长28.15%,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8.34%,七个县区均实现20%以上高速增长。1-2月份县区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7.92亿元,同比增长79.79%;实现利税总额4.37亿元,同比增加20923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50亿元,同比增加13181万元。
3、各种类型和所有制企业均实现快速增长。 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有力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长。一季度,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08.92亿元,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81.80%,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2.37%,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长11.81%;轻工业实现增加值7.14亿元,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18.20%,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6.94%。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长2.63个百分点。
从企业规模上看,小型企业增势强劲。一季度,小型企业实现增加值27.54亿元,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49.72%,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36.41%,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长7.18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88.51亿元,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50.28%,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9.05%,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长7.26个百分点。
从所有制形式上看,公有制企业继续快速增长。一季度,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86.06亿元,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52.87%,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9.82%。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长7.64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29.99亿元,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47.13%,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30.46%。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长6.81个百分点。
4、重点行业继续保持全面增长。一季度,在全市重点考核的12个行业中,采矿业和钢铁深加工业等7个行业增势强劲,增幅在20%以上。但我们还要看到有些行业增势缓慢,行业间发展不平衡。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工及制品业等行业增幅缓慢。
5、医药行业发展稳步上升。依托本溪中药资源和基础优势,市政府把推进医药产业发展作为中心工作来抓。明确了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为我市医药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从一季度医药产业发展看:医药行业在稳步提升,实现了开门红。据统计:全市医药行业企业32户,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户数的8.48%;医药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95亿元,同比增长144.9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29%;完成工业增加值2.40亿元,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7.74%;按可比价同比增长83.54%;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长1.12个百分点。1-2月份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119.99%,实现利润总额1943万元,同比增加1841万元,实现利税总额2610万元,同比增加2196万元。
6、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3.2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0.02%,按可比价同比增长35.72%,在装备制造业的大类行业中,增加值增长速度较快的行业分别为: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1亿元,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3.34%;按可比价同比增长27.56%;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长0.48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总产值7.66亿元,同比增长33.33%;占规模以上企业的1.76%; 1-2月份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24亿元,同比增长111.36%,实现利税总额211万元,同比增加49万元。
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0.20亿元,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0.58%;按可比价同比增长80.10%;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长0.08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总产值0.77亿元,同比增长112.85%;占规模以上企业的0.17%; 1-2月份完成主营业务收入0.31亿元,同比增长520.61%,实现利税总额122万元,同比增加89万元。
金属制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9.42亿元,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39.46%;按可比价同比增长39.67%;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长5.7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总产值68.36亿元,同比增长51.82%;占规模以上企业的15.76%; 1-2月份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57.66%,实现利税总额1299万元,同比减少604万元。
7、农副产品加工业增速加快,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农副产品加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463万元,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1.83%;按可比价同比增长181.93%;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长0.26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总产值1.96亿元,同比增长248.76%;占规模以上企业的0.45%;在农副产品加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软饮料5726.5吨,增长24.1%;果汁及蔬菜汁饮料3843.5吨,增长28.5%;饮料酒26746千升,增长50.9%;啤酒24600千升,增长47.5%;葡萄酒1680千升,增长214%。
1—2月份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49万元,比上年增长338.20%;实现利税总额484万元,同比增加468万元,实现利润总额425万元,同比增加447万元。
8、生产要素平稳增长。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36.79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3.18%。全部工业用电量33.05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2.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用电量32.18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2.96%。从行业用电量看采矿业累计用电量3.91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5.58%;制造业累计用电量26.68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0.6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用电量2.45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6.09%。我市公路客运量665万人,同比增长1.37%,客运周转量48467万人公里,同比增长7.34%。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9%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经省局认证,累计完成4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9%。
1、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均保持增长态势。一季度,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4%。其中:建设项目投资累计完成40.6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31.1%;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2.2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36.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其中: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
2、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一季度,全市第一产业投资累计完成1.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0.9%,所占比重为4.1%,同比下降7.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累计完成29.9亿元,同比增长59.9%;所占比重为68.8%,比上年同期增加2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累计完成11.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9.3%;所占比重为27.1%,比上年同期减少14.7个百分点。 3、民间投资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29.6亿元,同比增长96.0%,占投资比重为71.9%。其中,私营个体投资完成13.0亿元,增长1.4%,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31.5%;集体经济投资完成0.7亿元,增长1.4倍;股份制经济投资完成3.8亿元,增长1.9倍。
4、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一季度,全市施工投资项目253个,比上年同期增长26.5%;本年新开工投资项目67个,比上年同期减少33.7%。其中,计划总投资超亿元的项目99个,累计完成投资25.2亿元,占全部项目投资的61.2%。主要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6个,本年累计完成投资8.7亿元;本溪县5个,本年累计完成投资2.7亿元;桓仁县9个,本年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平山区8个,本年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溪湖区6个,本年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明山区5个,本年累计完成投资0.7亿元;南芬区3个,本年累计完成1.0亿元。
5、资金到位情况较好。一季度,全市投资项目累计到位资金42.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6.8%。从资金来源渠道看,其中:自筹资金完成37.5亿元,增长20.6%,占资金来源总量的88.7%;国内贷款资金3.8亿元,下降64.8%,占资金来源总量的8.9%;国家预算内资金0.2亿元,增长2.8倍。
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3%。其中,商品住宅开发投资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9%。商品房销售面积20.6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34.8%;其中,现房销售18.0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97.9%;期房销售2.7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57.4%。商品房销售额1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倍。
7、县区投资全面增长。一季度,全市各县区固定资产投资全面增长(同口径对比)。其中:平山区累计完成投资7.1亿元,同比增长33.4%;溪湖区累计完成投资7.1亿元,同比增长47.2%;明山区累计完成投资4.1亿元,同比增长31.4%;南芬区累计完成投资3.3亿元,同比增长40.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累计完成投资11.6亿元,同比增长43.3%;本溪满族自治县累计完成投资6.1亿元,同比增长29.6%;桓仁满族自治县累计完成投资4.2亿元,同比增长20.9%。
(五)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4亿元,同比增加16.9%,高于省平均线0.1个百分点。
1、城乡市场同步增长,共同繁荣。一季度全市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0.4亿元,同比增幅16.9%,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0.93亿元,同比增速17.2%。城乡市场呈现同步运行的发展格局。
2、限上企业发展壮大,经营规模迅速扩张。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完成商品零售额12.8亿元,同比增加23.6%,占到总体的30%,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限上企业的逐步增大为消费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商贸各行业平稳发展。一季度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5%,商贸各行业均实现了平稳增长。
4、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经济稳定发展。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共实现零售额38.5亿元,同比增长14.5%;占全部零售额的74.9%。
5、从限额以上法人和大个体户看。一季度各大类商品销售总体良好,基本生活消费稳步增长,高档电器、金银珠宝、汽车等奢侈型消费快速增长。吃穿用等刚性消费仍然是消费持续增长的稳定动力。一季度,限额以上批零企业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实现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其中,食品类增长17.8%,饮料类增长13.3%,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增长33.4%。日用品和生活品质类商品销售均增长强劲,特别家用电器、家具、通讯器材类增长幅度较大。金银珠宝类增长38.3%;家用电器类增长32.5%;家具类增长19.8%;通讯器材类增长15.5%;汽车类增长19.7%。表明我市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有了较大提高。
(六)财政税收收入增长较快,信贷规模继续扩大
一季度,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8%。各项税收1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5%。其中,增值税1.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2%;营业税2.7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7%;个人所得税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6%。一季度,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教育支出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0%;农林水事务支出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3%。
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93.9亿元,比年初减少6.7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308.4 亿元,比年初增加12.8 亿元;中长期贷款259.4 亿元,比年初增加18.9 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05.9亿元,比年初增加67.8亿元。
(七)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引进域内外投资势头较好一季度,全市出口创汇总额(预计)实现3.17亿美元,下降27.9%。引进域内外投资到位资金179.7亿元人民币,增长132.4%。其中,引进域外到位资金(引进省外资金)28.8 亿元人民币,增长37.1%,实际利用外资0.35亿美元,增长7.8%。
(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缓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幅较大
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为104.0%。其中,一月份为104.0%,二月份为103.8%、三月份为104.2%。
1、一季度全市CPI同比指数呈高开高走的运行态势。一季度全市CPI上涨4.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3%,非食品价格上涨1.2%;消费品价格上涨4.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7%。从前三个月的月度数据来看,基本围绕4.0%运行,窄幅波动,其中三月份为一季度的同比高点,同比指数为4.2%。 全市CPI环比指数的情况是:一月份为101.2%、二月份为101.5%、三月份为99.2%。
2、从CPI八大类构成来看,一季度同比累计指数呈“六升两降”运行态势。价格上涨的类别为:食品类价格上涨10.3%、居住类价格上涨6.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1%、烟酒类价格上涨1.1%;价格下降的类别为: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0.1%、衣着类价格下降5.5%。
3、从八大类环比指数来看,一季度三个月环比以下各类均保持上涨:烟酒类1月份为100.5%,2、3月份为100.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1月份为100.5%、2月份为100.2%、3月份为100.3%;交通和通信类1月份为100.8%、2月份为100.3%、3月份为100.2%;居住类1月份为100.0%、2月份为100.2%、3月份为100.2%。
食品类1月份环比上涨2.6%、2月份环比上涨4.7%、3月份环比下降2.4%呈冲高回落走势。
4、全市CPI涨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全省2月份累计为104.5%,全市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为103.9%,位列第8位(由于3月份全省数据未反馈,故用2月份数据)。所调查的八大类消费品价格涨跌走势与全省及各市基本一致。
一季度,全市工业生产者价格呈现出高开高走的运行态势。与上年同期比,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一月份为109.2%、二月份为110.0%,三月份为112.3%,一季度同比累计上涨1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9.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涨幅高于出厂价格8.8个百分点。
(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加快一季度,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45元,同比增长9.8%。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469元,增长18.8%。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形势上看: 一是部分企业开工不足或处于停产状态。据统计:1—3月份全市37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生产同比下降的企业有75家,停产企业8家,停产企业和同比下降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22.3%。
二是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下降。据统计:1—3月份生铁产量437.97万吨,同比下降6.08%;粗钢产量396.84万吨,同比下降7.04%;钢材产量389.34万吨,同比下降9.89%;水泥产量21.66万吨,同比仅增长0.61%。
三是大中型企业生产增速缓慢。全市拥有大中型企业49户,完成工业总产值324.26亿元,同比增长22.29%,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为74.7%;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8.51亿元,同比增长仅为9.05%,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为76.26%,对全市增加值的贡献率为50.28%,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7.26%。大中型企业所占比重过大并且发展缓慢制约了我市工业企业整体发展。工业企业用电量持续低迷。1—3月份完成工业用电量33.05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2.58%,3月份当月企业用电量增长速度仅比2月份速度高出1.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用电量同比下降的企业有94户。1—3月份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速在全省排名第14位。说明我市重点工业企业生产低速缓慢,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2、从固定资产投资上看: 一是重大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小。一季度我市10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只有10%,位于全省后位。
二是重大项目开工不足。一季度全市新开工项目67个,比上年同期减少33.7%,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10亿元以上项目尚没有开工。
三是新开工房地产项目少,一季度全市仅开工了两家。
3、从第三产业发展上看:
一是全社会用电量仅增长3.18%,位于全省后位。二是公路货运周转量下降17.9%。三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营业税同比下降11.6%,位于全省后位。四是商贸企业规模仍然偏小,缺乏竞争力。全市限额以上的企业和个体户比重虽然有所增加,实现的零售额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市场经营主体仍然是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规模企业及个体经营户。
三、完成重点工作,确保上半年经济发展“双过半”的目标实现
一季度,全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但经济运行中存在问题不容忽视,与兄弟市的差距不容忽视。尤其是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再加上经济运行中不可确定的因素和复杂性,对全市完成上半年工作目标带来的压力将加大。
1、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下大力气组织好工业生产。今年一季度,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下降,致使我市大型企业生产放缓,效益下滑。据统计,一季度我市规上工业实现利润7.5亿元,与同期比减少4472万元,其中,县区实现4.4亿元,比同期增加2亿元;本钢集团实现3.2亿元,比同期减少2.4亿元。因此,工业企业要针对这种情况,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低各项费用支出。加强原材料采购环节,优化运输路线,大幅度降低采购成本、及物流运输成本。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利润空间大的产品生产,实现企业效益增加,加强有市场但利润空间小的产品的管理与生产,去抢占市场,努力实现生产发展,效益增加。
本钢集团下属十四大公司是我市规上工业的脊梁,左右我市工业生产的兴衰。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本钢支持和服务力度,政府主管部门应协助本钢集团抓好下属公司的生产运行。确保二季度在生产和经济效益上为本溪带来新的转机。
2、加大1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的开工落地。今年一季度,全市投资虽然增长30.9%,但与其他市投资规模相比,仍然处于较后的位次。为此,2011年后三个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必须扩大投资规模,各部门、各单位、各县区政府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重大项目的各项落实工作,多上大项目,特别要注重加大总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落地施工。 3、大力发展大型流通、住餐企业,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加快打造贯通城市东西的“十里金街”,建设站前商贸中心。要重点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住餐企业。不仅要有数量,而且还要有质量,这样才能带动全市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4、大力发展旅游业,改善消费环境。逐渐形成一批成规模、高品质的流通、住餐企业,吸引外来游客,加快消费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5、加大三产业主管部门的调度工作。全市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要求,严格遵守新《统计法》规定,认真进行本部门的国民经济核算工作,要重视统计执法工作,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壮大统计执法队伍。对于弄虚作假,编造统计数字的不法行为,要给以严肃查处,并严厉打击,以确保全市统计数字的客观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