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bxstjj-2019-00202 | 发布机构: | 本溪市统计局 |
信息名称: | 前三季度我市经济形势好于预期 高于同期 | 主题分类: | 统计分析 |
发布日期: | 2019-04-28 | 成文日期: | 2019-04-28 |
废止日期: | 文 号: | ||
关键词: |
前三季度我市经济形势好于预期 高于同期
前三季度,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充满激情,扎实苦干。在确保上半年全市经济发展“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基础上,前三季度,全市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好于预期,高于同期,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好于并高于经济增速。“十二五”开局之年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完成全年经济发展实现“两个不低于”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
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74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3.7%,增速列全省第八位,位次比上半年前移一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0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494.0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230.8亿元,增长13.1%。
(二)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前三季度,我市第一产业实现现价产值36420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去年增长3.8%。其中:种植业产值113073万元,同比增长3.1%;林业产值60295万元,同比增长5.2%;牧业产值172186万元,同比增长3.9%;渔业产值13723万元,同比增长2.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925万元,同比增长3.5%。
1—9月份,第一产业实现现价增加值20014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8%。其中:种植业增加值67232万元,同比增长3.1%;林业增加值41853万元,同比增长5.2%;牧业增加值79360万元,同比增长3.9%;渔业增加值9259万元,同比增长1.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443万元,增长3.4%。
1、农作物播种面积略有下降,粮食播种面积略有上升。2011年我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59083公顷,比上年减少767公顷,下降幅度为1.2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253公顷,比去年增加123公顷,增长0.25%;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14公顷,与去年基本持平;药材类作物播种面积3883公顷,比上年减少101公顷,下降2.54%;蔬菜作物播种面积4101公顷,比上年减少793公顷,下降16.2%;瓜果类播种面积203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
2、粮食产量喜获丰收。根据粮食产量全面统计和抽样调查确认,2011年我市粮食总产量预计可实现302665吨,约合6.05亿斤,同比去年增长39.7%,突破本溪历史上产粮最高的年份2008年的27.30万吨,再次刷新历史纪录,成为本溪历史上产粮最高的年份。粮食综合单产为803斤/亩,同比增长39.4%。其中:玉米初步估算产量为222753吨,同比增长49.1%,玉米单产为841斤/亩,同比增长47.8%;水稻产量为58786吨,同比增长19.0%,水稻单产为857斤/亩,同比增长19.7%,谷子产量为3417吨,同比增长37.0%,高粱产量为572吨,同比增长3.2%;豆类产量预计为6674吨,同比增长31.7%;薯类产量9843吨,增长8.5%。
3、畜牧业生产整体趋于稳定部分品种有所减少。据统计显示:前三季度,全市生猪饲养量733956头,同比去年下降1.4%。其中:生猪出栏396011头,生猪存栏337945头(含可繁母猪存栏41396头);牛饲养量189339头,同比去年下降9.3%。其中:牛出栏65598头,牛存栏123741头;羊饲养量555494只,同比去年下降15.0%。其中:羊出栏215092只,羊存栏340402只;禽类饲养量3228.20万只,同比去年增长33.2%。其中:禽类出栏1762.0万只,禽类存栏1466.2万只。肉类产量79025吨,同比去年增长8.1%。其中,猪肉32464吨,牛肉10345吨,羊肉3392吨,禽肉32824吨。禽蛋产量33528吨,同比去年下降2.1%。其中,鸡蛋产量30075吨;牛奶产量11179吨,同比增长4.9%。
(三)工业生产增速平稳,经济效益略有改善
前三季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378.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00%;完成现价工业销售产值1435.98亿元,同比增长34.54%;完成工业产品产销率97.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为91.44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3.4%。1—8月份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11.89亿元,同比增长36.91%;实现利润31.26亿元,同比增加3.29亿元;实现利税58.72亿元,同比增加10.81亿元;企业亏损面为17.73%,同比增长0.25个百分点,亏损额为4.74亿元,同比增长21.26%。
1、市直工业企业生产呈现平稳态势。市直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60.3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的比重为68.81%,市直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比同期增长8.25%,市直工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997.62亿元,同比增长27.73%;完成现价工业销售产值971.18亿元,同比增长23.07%,完成工业产品产销率97.35%;1—8月份市直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05.77亿元,同比增长26.85%;实现利税总额23.87亿元,同比减少22601万元;实现利润总额8.64亿元,同比减少53097万元。
2、县区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回升。三季度,县区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17.9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的比重为31.19%;县区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比同期增长33.77%;七个县区均实现30%以上高速增长。从实现利润情况看:县区1—8月份实现利润22.62亿元,同比增加8.61亿元。其中:平山区实现利润11342万元,同比增加3041万元;溪湖区实现利润38908万元,同比增加27483万元;明山区实现利润-2521万元,同比减亏20万元;南芬区实现利润10015万元,同比增加7143万元;本溪县实现利润82385万元,同比增加19392万元;桓仁县实现利润54545万元,增加3135万元;开发区实现利润31555万元,增加25886万元。
3、各种类型和所有制企业均实现快速增长。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和重工业都实现了16%以上增长,重工业有力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长。1—9月份,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54.21亿元,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79.15%;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5.69%;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长10.94个百分点。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4.14亿元,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20.85%;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11.55%;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长4.06个百分点。
从企业规模上看,小型企业增势强劲。1—9月份,小型企业实现增加值79.66亿元,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44.84%;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3.47%;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长5.43个百分点。全市62户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298.68亿元,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55.16%;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2.62%;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长9.57个百分点。
从所有制形式上看,公有制企业继续快速增长。1—9月份,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280.19亿元;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49.23%;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1.88%;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长9.4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98.15亿元,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50.77%;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7.06%;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长5.56个百分点。
从股份制工业企业看,1—9月份,股份制企业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活跃,引领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市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74.86亿元,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63.85%;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6.19%;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长8.07个百分点。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4.05亿元,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17.70%;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9.05%;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长3.39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45亿元,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3.92%;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35.03%;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长0.75个百分点。
4、重点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9月份,在全市重点考核的12个行业中,增速排位为: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193.7%、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速87.0%、钢铁深加工增加值增速84.7%、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84.6%、采矿业增加值增速32.9%、食品及饮料业增加值增速31.4%、木材加工制造业增加值增速29.3%、建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速9.27%、冶金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速4.4%。
5、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主要产品产量仍处下降区间。1—9月份我市统计的98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同比增长57种,占全市主要统计品种的71.92%;同比下降41种,占全市主要统计品种的41.83%。增长的有:原煤完成52.80万吨,同比增长98.33%;铁矿石原矿量生产完成2187.06万吨,同比增长23.49%;焦炭完成563.39万吨,同比增长8.68%;饮料酒完成6.97万吨,同比增长39.48%;人造板完成24.96万吨,同比增长108.39%;碳化钙(折300升/千克)完成8.41万吨,同比增长315.16%;水泥完成241.21万吨,同比增长8.65%;阀门完成0.22万吨,同比增长66.89%;铸钢件完成4.89万吨,同比增长249.84%。下降的主要产品产量有:生铁产量1389.94万吨,同比下降1.63%;粗钢产量1256.81万吨,同比下降4.91%;钢材产量1235.93万吨,同比下降5.61%;合成氨产量4.68万吨,同比下降48.60%;铜材产量837吨,同比下降2.22%。
6、医药行业发展稳步上升。以加快药都建设为代表的我市医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增速强劲,已成为本溪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据统计:全市医药行业企业50户,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户数的12.85%;医药行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0.68亿元,同比增长214.3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11%;医药行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6.44亿元,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17.55%;按可比价同比增长193.74%;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长3.36个百分点。1—8月份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0.37亿元,同比增长239.47%,实现利润总额30626万元,同比增加23812万元,实现利税总额52388万元,同比增加42259万元。
7、生产要素稳步增长,交通运输大幅提高。1—9月份,各生产要素基本满足了工业生产需要,全社会用电量106.34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2.44%;全部工业用电量96.43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99%;从行业用电量看制造业累计用电量79.01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36%;采矿业累计用电量12.21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9.54%。我市公路客运量2174万人,同比增长24.73%;旅客周转量137498万人公里,同比增长24.13%;公路货运量5396万吨,同比增长25.46%;货运周转量714678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4.56%;铁路客运量1315万人,同比下降25.83%;铁路货运量2396万吨,同比增长11.34%。
(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列全省第六位
到9月底,全市共计施工投资项目627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5.6亿元,同比增长31.1%。
1、城乡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增长态势。1—9月份,我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4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0%。其中:建设项目投资累计完成39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4%;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4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4%。
2、产业结构有所调整。1—9月份,我市第一产业投资累计完成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5%,占投资比重为2.0%;第二产业投资累计完成23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0%,占投资比重为52.2%;第三产业投资累计完成20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8%,占投资比重为45.8%。
3、本钢(集团)公司投资步伐逐渐回升。1—9月份,本钢(集团)公司累计完成投资3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3%,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8.2%。
4、房地产开发投资稳步增长。1—9月份,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46.6亿元,同比增长36.8%。其中:住宅开发投资累计完成30.0亿元,同比增长62.9%。施工各类房屋面积83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7%。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35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7.0%。商品房销售面积20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0.4%;商品房销售额85.6亿元,同比增长69.8%。
5、高新区投资效果明显。今年以来,本溪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备受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前9月份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6%。其中:建设项目投资累计完成11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3%;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0%。为本溪市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
6、各县区投资保持全面增长。1—9月份,我市各县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全面增长。其中:平山区累计完成投资67.2亿元,同比增长24.8%;溪湖区累计完成投资44.3亿元,同比增长27.9%;明山区累计完成投资69.8亿元,同比增长26.3%;南芬区累计完成投资31.5亿元,同比增长26.3%;本溪满族自治县累计完成投资63.6亿元,同比增长39.4%;桓仁满族自治县累计完成投资51.4亿元,同比增长25.0%。
(五)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
1—9月份,我市消费规模继续扩大,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全市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实现销售额(营业额)30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3%。
1、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消费增长稳步提高。全市消费品零售额呈现稳中见涨之势,从同比增速比较来看一季度增长16.9%,到二季度增长17.4%,到三季度增长17.4%,为全年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2、城乡消费基本均衡,城市市场引领消费趋势。全市城乡消费品市场均保持较快增长。1—9月份,城镇实现零售额163.1亿元,同比增长18.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7.7%,其中:城区零售额163.8亿元,增长17.8%;乡村市场零售额2.8亿元,增长15.4%。
3、批发零售业稳定增长,住餐业需求旺盛。1—9月份,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7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1%,其中,批发业销售额104.1亿元,增长24.1%;零售业零售额172.5亿元,增长24.1%。批零业销售额占消费品市场销售额(营业额)总额的比重达91.4%,成为支撑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的主要力量。
1—9月份,全市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5%,其中,住宿业营业额3.9亿元,增长22.1%;餐饮业营业额21.2亿元,增长25%。
4、限额以上企业引领全市消费品市场。从规模结构看,限额以上企业因有规范的售前售后服务、舒适的购物环境和“一站式”购物的便利优势,在消费市场的影响力呈加大趋势。1—9月份,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4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2%,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3.8个百分点。
5、各县区消费市场发展平稳,地区间发展比较协调。1—9月份,全市两县五区消费品市场均保持较快增长,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保持在17.2%~17.5%之间,增幅差距缩小到0.3个百分点。本溪满族自治县领跑各县区、零售额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增长17.5%,平山区、明山区社会消费品总额继续保持主体地位,分别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4.1%,20.5%。
(六)财政收支和税收收入增长平稳,信贷规模继续扩大
前三季度,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6%。国税收入30.2亿元,同比下降3.4%;地税收于54.5亿元,同比增长50.4%。非税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8.0%。
前三季度,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5%。
截止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41.4亿元,比年初增加41.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362.4亿元,比年初增加67.1亿元;中长期贷款260.3亿元,比年初增加19.8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10.1亿元,比年初增加72.0亿元。
(七)外贸出口平稳增长、引进域内外投资势头良好
前三季度,全市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1.0亿美元,增长44.3%。出口总额实现15.1亿美元,增长6.9%。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159.6亿元,增长61.2%。
(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幅较大
今年1—9月份,我市市场价格在高位运行,物价总水平呈上涨态势。据调查,今年1—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实现105.3%,比上年同期增长5.3%。其中:非食品价格同比增长2.1%;服务项目价格同比增长3.4%;工业品价格同比增长0.9%。分月份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月份同比实现104.0%;2月份同比实现103.8%;3月份同比实现104.2%;4月份同比实现104.4%;5月份同比实现105.6%;6月份同比实现106.4%;7月份同比实现107.0%;8月份同比实现105.6%;9月份同比实现106.7%。
1、居民消费八大类呈“七升一降”,涨价范围有所扩大。从近三年看2009年是“四升四降”,2010年是“六升两降”,2011年是“七升一降”涨价范围逐年扩大。今年1—9月份,七大类价格累计上涨的分别为食品类上涨12.6%;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2%;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6%;居住类上涨5.8%。价格下降的只有衣着类,1—9月份累计下降0.9%。
2、环比指数3月份、4月份出现负增长,其余各月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今年1—9月份各月环比指数分别为1月份为101.2%;2月份为101.5%;3月份为99.2%;4月份为99.5%;5月份为100.2%;6月份为100.3%;7月份为100.5%;8月份为100.6%;9月份为101.0%。
3、同比指数呈现高开高走,各月均在高位运行,最高月份同比指数高达107.0%。今年1—9月份,各月同比指数分别为1月份为104.0%;2月份为103.8%;3月份为104.2%;4月份为104.4%;5月份为105.6%;6月份为106.4%;7月份为107.0%;8月份为105.6%;9月份为106.7%。
4、同比累计指数除2月份较1月份略有下降外,其余各月均呈上涨态势。今年1—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指数已达105.3%,同比增长5.3%。各月累计指数分别为1月份为104.0%;2月份为103.9%;3月份为104.0%;4月份为104.1%;5月份为104.4%;6月份为104.7%;7月份为105.1%;8月份为105.1%;9月份为105.3%。
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今年1—8月份(9月份全省数据未反馈)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1%,同比增长5.1%,比全省平均水平5.3%,低0.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14个市的第10位。分别高于鞍山市、辽阳市、朝阳市和铁岭市。所调查的八大类消费价格走势与全省平均水平走势基本一致。
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以109.29%高位开局。2月份110.0%;3月份112.3%;4月份104.1%;5月份104.4%;6月份105.8%;7月份110.3%;8月份111.7%;9月份110.8%。1—9月份累计上涨108.7%。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与去年同期比以120.8%的高位开局,随后涨幅逐渐回落。2月份118.7%;3月份118.5%;4月份116.6%;5月份111.5%;6月份111.2%;7月份115.9%;8月份116.1%;9月份105.8%。1—9月份同比累计114.8%,高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6.1个百分点。
(九)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98元,同比增长16.4%。
前三季度,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909元,增长22.3%。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仍处下降区间。据统计:1—9月份生铁产量1389.94万吨,同比下降1.63%;粗钢产量1256.81万吨,同比下降4.91%;钢材产量1235.93万吨,同比下降5.61%;水泥产量241.2万吨,同比仅增长8.65%。
2、停产和开工不足企业逐月增多。据统计:1—9月份全市38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生产同比下降的企业有48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2.33%,停产企业20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14%,停产企业和同比下降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17.48%。
3、工业行业间发展不平衡。1—9月份纺织业完成工业增加值0.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4.1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4.40%;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0.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7.39%。其原因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竟争激烈销量不畅等因素影响。希望有关部门认真督促,协调企业多在产品结构上下功夫,狠抓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的转变,把产品向精细型转变作为企业生存的关键。
4、工业企业用电量仍持续低迷。1—9月份全市完成工业用电量96.43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99%,比8月份累计用电量增长速度下降0.85个百分点,9月份当月工业用电量增长速度比8月份工业用电量增长速度下降7.0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用电量同比下降的企业有69户。1—9月份我市工业用电量增速在全省排名第14位。
5、拉动本溪投资高速增长的大项目不足。1—9月份,我市开工建设的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5个,占全市施工项目的4.0%;本年累计完成投资额98.9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量的22.2%。数据显示,我市开工建设的大项目不足。
6、投资总量不足。1—9月份,全市施工投资项目627个,计划总投资1162.1亿元,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07.8亿元。到9月底,累计完成612.3亿元,完成计划总投资的52.7%。余下的投资总量,支撑不了本溪投资高速增长需求。
7、农村市场发展缓慢,城乡发展仍有一定差距。1—9月份乡村实现零售额2.1亿元,仅占全部零售额的1.6%。乡村现代流通业发展较为缓慢,农村商业网点不健全制约了农村市场的活跃。农村新型业态发展滞后,商业网点数量不多,规模偏小。批发零售企业主要分布在城镇,城镇批发零售业的规模大于各乡镇。连锁店、专销店等新形式多样的批发零售业在城镇体现较多,农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三、抓好重点工作,确保全年工作的目标实现
前三季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虽然实现“两个不低于”的目标,但经济运行中存在问题不容忽视,与兄弟市的差距不容忽视。应继续抓好全年的重点工作,完成全年的工作目标任务。
1、有关部门应对全市20家未开工企业、48家生产同比下降的企业和69家用电量同比下降的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及时开工(力争10月份全面开工),积极组织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2、积极组织本钢生产,全市经济总量及增速主要靠本钢拉动,需扩大本钢生产规模。
3、工业用电量是工业生产的晴雨表,只有加大生产力度,才能使我市工业用电量增速位次前移,确保我市四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位次前移。
4、坚持抓大项目不放松。今年1—9月份,我市投资虽然增长31.1%的速度,但与全省各市投资规模相比,总量和速度仍然处于较后的位次(总量列全省第十一位,增速第六位)。为此,2011年最后一个季度,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必须继续扩大投资建设规模,各部门、各单位、各县区政府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重大项目的落实工作,特别要注重大型企业的重大投资项目。项目是投资的载体,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鼓励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机遇,按照意向性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的思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完工、早见效。
5、抓好建筑业营业税税收工作。根据《辽宁省建设领域数据协调性评估方案》提出的八项要求,建筑业营业税总量和增速是衡量一个地区投资总量和增速两个重要指标,总量和增速的多少,直接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增速的多少;同时也影响我市建筑业总产值总量的多少。因此,抓好建筑业营业税税收工作势在必行。
6、加大三产业主管部门的调度工作。1—9月份,全市第三产业发展形势来之不易,这是全市各主管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为确保全年国民经济核算达到政府确定的预期目标,第四季度要加强调度和协调工作,以保证第三产业各行业平稳快速发展。
7、抓好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出口创汇和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等重要工作任务,冲刺四季度,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为我市全面完成工作任务做出贡献。
主送单位: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辽宁省统计局
抄送单位:县(区)统计局、各有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