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bxstjj-2019-00205 发布机构: 本溪市统计局
信息名称: 非公经济为本溪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力量 主题分类: 统计分析
发布日期: 2019-04-28 成文日期: 2019-04-28
废止日期: 文 号:
关键词:

非公经济为本溪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力量

发布时间:2019-04-28 15:59:20 【字体:

   近年来本溪非公有制经济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繁荣城乡经济、扩大就业渠道、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科技创新、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本溪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2010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437.6亿元,占全市GDP 的50.9%,占据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同比增长21%,高于全市增速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本溪经济增长的有生力量。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3.3亿元,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63.5亿元,同比增长23.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0.8亿元,同比增长20.4%。非公有制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9:60.2:29.9。今年上半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249.5亿元,占全市GDP 的51.5%,同比增长19.6%,高于全市增速5.3个百分点。

一、          非公有制企业构成情况

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是非公经济的主体,下面我们分别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企业、资质等级三级以上的建筑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年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企业几个方面阐述非公有制企业构成情况。

 1、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占七成以上,增加值总量占近三成,增速高于全市20个百分点以上。

2010年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5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7.7%,增加值115.2亿元,同比增长39.9%,高于全市增速21.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7.4%。今年国家统计局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界定标准由以前的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上半年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7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9%,增加值63亿元,同比增长39.2%,高于全市增速24.2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的25.8%。

 2、非公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单位数占八成以上,销售额占四成以上,住宿餐饮单位数占九成左右,营业额占八成以上。

2010年非公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91家,占全部限额以上批零企业的82.9%,销售额36.2亿元,占45.6%,同比增长24.1%,高于全市3.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非公有限额以上批零企业165家,占89.7%, 销售额21.9亿元,同比增长16.2%,占40.8%。

2010年非公有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100家,占93.5%,营业额3.7亿元,占86.4%。今年上半年单位数没有增加,占87%,比重有所下降;营业额2.1亿元,同比增长23.4%,占83.3%。

3、今年上半年资质等级三级以上非公有建筑业增速较低,占比重下降。非公有制房地产企业销售额占五成。

2010年资质等级三级以上非公有建筑业企业146家,占77.7%,增加值25.2亿元,占53.6%。今年上半年增加值完成7.7亿元,占43%,同比仅增长2.4%,远远低于全市建筑业增速。非公有房地产企业实现销售额28.3亿元,占全部房地产业销售额的49.5%。

4、非公有制服务业企业发展迅速,单位数增加,经济总量所占比重大幅提高。

2010年营业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企业114家,占62%,营业收入53亿元,占43.9%;今年上半年新增7家,达到121家,营业收入达到37.1亿元,占61.4%,比2010年提高了近1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服务业企业发展较快。

二、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行业比重

第一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占99%。第二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占49.2%,其中工业占46.9%,建筑业占72.7%。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占46.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52.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94.5%,批发和零售业占63.1%,住宿和餐饮业占98.2%, 金融业占19.6%,房地产业占84.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20.1%,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51.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3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99.5% ,教育占7.5%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占10.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69.6%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占0.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非公经济占比重较大的行业有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三、          县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495家,均分布在各县区中,占县区规模工业的78.9%。其中平山区65家,溪湖区71家,明山区104家,南芬区46家,高新区65家,本溪县76家,桓仁县68家。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各县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今年上半年标准调整后,县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297家,占县区规模工业的82.3%,增加值63亿元,占84%。县区规模工业中八成以上的经济总量是由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完成的。

2、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

     2010年县区限额以上非公有制批发业企业16家,销售额9.9亿元,同比增长2.6%;零售业75家,销售额26.2亿元,同比增长34.7%;住宿和餐饮业100家,营业额3.7亿元,同比增长18.8%.从各县区的分布看,零售业主要集中在平山区,批发业、住宿和餐饮业主要集中在明山区。

     3、资质等级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企业

     县区资质等级以上非公有制建筑业企业146家,其中平山区33家,溪湖区14家,明山区54家,南芬区26家,高新区14家,本溪县10家,桓仁县19家。增加值集中在明山区和平山区,分别为11亿元和4.8亿元。

     4、年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企业

     2010年县区非公有制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113家,营业收入53亿元,单位数集中在平山区、明山区和开发区,营业收入集中在南芬区、明山区。2011年上半年增加的7个限额以上企业均来自县区,其中明山区增加4家,开发区增加3家。

四、          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但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

1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产业结构层次低。

   一是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2010年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以上,但创造的增加值不到三成。目前全市不少非公有制企业还停留在小打小闹的手工作坊式生产阶段,没有形成规模经营。二是产业结构层次低,多以初级产品为主,名优特新产品少。煤炭、铁矿采选等行业在非公有制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行业占比重较低,能够在市场上叫得响的产品品牌寥寥无几,市场竞争力弱。

    2融资难仍是制约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第一难题。

银行贷款是我市的中小企业融资首选的渠道,因中小企业缺少相应的固定资产,或资产评估缩水太多而无法抵押,同时银行逐步实行商业化运作,信贷越来越倾向于实力强、规模大的企业,对中小非公有制企业的信贷则慎之又慎。融资难仍然是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问题。

3、管理落后,人才严重不足,制约非公有制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是全市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多还停留在“家族式”  管理体制中,企业管理随意、粗放,缺乏制度和规范。二是职工文化水平低,技术人员更是缺乏。员工收入相对偏低,社会保障落实不够,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较低,失业保险参保率就更低,留不住人才。此外,非公有制企业用人流动性很大,形成不了人才优势。

五、          加快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市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努力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的整体实力,已成为全市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也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任务。

1政府应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积极培育投资热点。

有投资热点才能吸引投资者的关注,才能激发投资的热情。非公有制资本是一种最灵活的资本,它最具活力也最具创造性,政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非公有制资本就想投入、敢投入和快投入。要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实施和国内资本看好辽宁的有力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地非公有制企业来本溪投资,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资与合作,以扩大增量。同时要在结构调整中为非公有制投资指明方向,在政策法规上激发非公有制投资的意愿、增强非公有制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要加大政府对信息、旅游、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和钢铁深加工等方面的引导性投入,积极培育投资热点。

2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破解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题。

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是长期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强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贷款担保体系建设,是解决融资难、贷款难的方法之一。搞好对非公企业的信用评估,建立健全信用制度,进一步推进金融创新,建立一套与非公有制发展相适应的信贷经营管理机制。

3采取多种形式为非公有制投资者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

积极引导非公有制投资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创新和发展意识,鼓励专业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同时政府要组织专家和技术人才为非公有制企业出谋划策,提供技术咨询,并为非公有制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要不拘一格发掘和培养一批能人志士,在技术上、资金上、信息服务上进行重点扶植,使之成为创业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