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bxstjj-2019-00231 发布机构: 本溪市统计局
信息名称: 上半年本溪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主题分类: 统计分析
发布日期: 2019-04-28 成文日期: 2019-04-28
废止日期: 文 号:
关键词:

上半年本溪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发布时间:2019-04-28 16:12:23 【字体:

今年以来,本溪市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实现两位数增长,上半年本溪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人均8756.44元,同比增加1435.44元,增长19.6%,上半年本溪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一、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基本情况

              2012年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情况表

                                                                 单位:元

指标

上半年(元)

同比增长(%)

增加值±(元)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8756.44

19.6

1435.44

一、工资性收入

3941.45

23.7

756.17

1.在非企业组织中收入

451.65

14.0

55.54

2.在本乡地域内劳动收入

2586.55

21.5

457.94

3.外出从业得到收入

903.25

36.7

242.69

二、家庭经营现金收入

3686.69

15.6

497.88

第一产业现金收入

2583.36

23.3

487.61

第二产业现金收入

19.54

-82.7

-93.28

第三产业现金收入

1083.79

10.6

103.54

三、财产性现金收入

568.76

-1.5

-8.62

四、转移性现金收入

559.54

51.4

190.01

二、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农民群体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影响农民中远期持续增收。文化程度偏低,专业劳动技能不强,是制约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影响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市场竞争意识差,缺乏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胆识和能力,不能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的内在潜力;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低,外出务工多从事粗重体力劳动,无法获得较高的工资收入。

二是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完备,影响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由于农牧产品是季节性产品,生产周期比较长,不同时间价格变动很大,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农民很难做出准确预期,为了规避风险,普通农户仍然坚持种植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大部分家庭逐渐放弃牧业养殖,主要的家庭经营收入集中在玉米、水稻等粮食产品的出售上,本溪农村地处山区,耕地面积狭小且分散,生产效率低,粮食生产缺乏竞争力。

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带动力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能够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农产品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目前本溪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尚未形成强大的合力,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偏少,对农民增收的带动面少、带动力不强。

四是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收入来源渠道单一。上半年,本溪市农民获得的现金收入主要集中于务工收入和第一产业收入两项,占期内现金收入的69.6%,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二产业获得收入较上年大幅下降。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一是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利用各种平台,开展针对农民的技术知识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就业能力,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的综合素质,进而逐步实现农民科学种养,外出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术型的逐渐转变,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的能力。

二是构建现代农业信息网络,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相关部门应加强调查研究,对市场供求信息内容进行汇集整理,在保障信息真实的情况下,针对农业生产提供建议性意见,克服农民生产经营的自发性、盲目性;积极发展涉农信息市场,开发农村电脑、手机等终端服务产品,搭建高效的信息沟通平台和渠道,让农民合理规划种植,避免农产品滞销现象,确保农民丰产丰收。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非农产业发展。政府出台财政、税收、金融等多层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农村二三产业小型微型企业、个体户的建立和发展;充分利用本市的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扶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作物种植,形成“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有利于科学技术的推广和降低市场风险,促进农民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