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bxstjj-2019-00354 发布机构: 本溪市统计局
信息名称: 发展特色经济 提高乡村发展质量和效益 主题分类: 统计分析
发布日期: 2019-07-17 成文日期: 2019-07-17
废止日期: 文 号:
关键词:

发展特色经济 提高乡村发展质量和效益

发布时间:2019-07-17 13:58:44 【字体:

2018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市农村重点工作部署,深化农村改革,以做优做精农业产业为目标,大力推进特色农业建设,全年农村经济保持健康平稳发展态势。

   一、全年农村经济总体特点

   1、全市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向好。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5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0%,高于全市GDP增速。农林牧渔各产业保持全面平稳发展。其中:农业增加值16.3亿元,增长1.8%;林业增加值20.1亿元,增长3.3%;畜牧业增加值11.4亿元,增长4.1%;渔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4.3%。一产业占三次产业比重为6.2%,近几年一直稳定在这一水平。

  2、春耕备耕工作扎实有序。我市农业部门积极作为,做好春耕备耕工作,春播所需农资货源充足,价格稳定,供应平稳,农业资金安排基本落实,农业机械水平逐年提高,春耕有序推进,满足了农民生产需要。2018年我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1.5万千瓦,比上年增加了近1万千瓦。

3、农作物长势良好,夏粮生产稳定,秋粮又是一个丰收年。2017年我市下发了《关于印发本溪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农业结构有所调整,山区特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但规模效应还不突出。2018年我市粮食产量到达31.5万吨,实现粮食丰收,比上年略增。其中水稻产量3.5万吨,玉米产量26.4万吨,杂粮1.6万吨。今年粮食种植结构相对稳定,局部调整了一些种植,但总体结构稳定,粮食价格总体平稳。有的县区小幅调减了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大豆种植,有的发展特色绿色种植,发展小杂粮,有的利用“互联网+”搞特色水果生产销售,有的引进南方菜搞“南菜北种”,有的发展休闲农业,不同的发展理念带动了乡村多样化发展,也进一步优化了种植结构,发展呈现出良好气象。

4、蔬菜、水果生产发展相对稳定,产量略有减少。设施农业不断萎缩。2018年全市蔬菜产量17.2万吨,比上年减少1万吨。水果产量4.3万吨,比上年减少0.2万吨,主要原因是受到夏季持续高温影响。设施蔬菜种植面积有所减少,2018年设施蔬菜面积4260亩,比2017年减少了30亩,我市设施农业成萎缩状态。

5、畜牧业发展良好,养殖效益总体向好。今年我市畜禽发展稳定,畜禽出栏量以增加为主。受价格影响,生猪养殖效益虽在年初达到低点甚至有的出现亏损,之后市场形势逐步好转,养殖效益呈现回稳向好。2018年,全市生猪出栏59.5万头,比上年增加6.6万头;羊出栏15.1万只,比上年增加0.8万只;牛出栏5.6万头,比上年增加0.26万头。全年肉产量10.5万吨,禽蛋产量2.6万吨,山羊毛产量126.7吨。

6、水产养殖逐步向精优品种发展,规模稳定,效益不断提高。2018年全市水产品产量7147吨,由于水源地保护,取缔网箱养殖,产量比2017年减少了1140吨。

二、我市农村经济面临的一些问题

1、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规模小,辐射不强。发展精、优农作物种植力度不大、规模小,农民增收能力不强。山区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小。农民对种植结构调整意愿不强,缺少信息、缺乏动力,不愿冒风险。

2、发展方式转变慢,农产品深加工水平不高。农村家庭农场、合作经济、土地流转经营等发展方式推进缓慢,农村经纪人缺少,对农村经济带动力不强。

3、畜牧业生产受成本上涨及资金、技术、场地、环境等因素制约,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体系建设发展缓慢。

4、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农民满足于现有生产状态,青年回乡创业、创新发展意愿不强、动力不足,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仍突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新项目少。

三、对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建议: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建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抵抗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产业兴旺提供基础保障。

二是还存在征用农业土地问题,建议解决好农用土地占用问题,做好占补平衡,加大设施农业建设,补齐设施农业萎缩这个短板,扩大设施生产规模,优化种植结构,不断提高种植效益。

三是特色农业发展规模效应还不突出,建议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绿色发展,发挥山区优势,加快优质水稻、中药材、冰葡萄、林下参、大榛子、山绒羊、优质冷水鱼规模发展,发展创立农业品牌。

四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少,建议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对接,以项目、合作为平台促进农村经济融合,探索适合自身的产业融合模式,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分享农产品生产、加工与流通各领域的价值增值,拓宽农民的增值渠道。

五是对“三新”农业的新发展动能认识不足,建议加快发展“三新”农业,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规模户,发展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现代乡村田园综合体,发展“互联网+农业”,促进农村发展多样化,带动农村发展。

六是要加大政府指引,进行精准服务,仅靠农民自身推动乡村振兴、产业融合是十分困难的,政府的政策推动、积极引导和扶持十分必要,作用大效果也明显,政府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