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bxstjj-2020-00082 | 发布机构: | 本溪市统计局 |
信息名称: | 本溪:投资活动受到抑制 后续亟需触底反弹 | 主题分类: | 统计分析 |
发布日期: | 2020-04-22 | 成文日期: | 2020-04-22 |
废止日期: | 文 号: | ||
关键词: |
本溪:投资活动受到抑制 后续亟需触底反弹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所需物资和人员不足,项目施工进度明显减缓,项目开复工普遍晚于往年同期水平,投资增速出现下降,趋势与全国和全省走向一致。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0.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8%,较2019全年(10.1%)陡降32.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增速6.6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十一位,增速较1-2月份前移三位。
一、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基本情况
1、从投资构成看。建设项目投资累计完成15.8亿元,同比下降32.1%,占比重为77.7%;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4.5亿元,同比增长47.9%,占比重为22.3%。本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同比下降30.4%,占全市投资比重为8.8%。
2、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累计完成0.3亿元,同比下降11.6%;第二产业投资累计完成11.6亿元,同比下降28.7%;第三产业投资累计完成8.4亿元,同比下降13.2%。
3、从控股情况看。国有经济控股累计完成投资3.3亿元,同比下降14.9%;非国有经济控股累计完成投资17.0亿元,同比下降24.1%,其中:民间投资累计完成13.2亿元,同比下降30.9%。
4、建设项目方面。一季度,全市建设项目178个,本年累计完成投资15.8亿元。其中,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87个,本年累计完成投资12.2亿元;计划总投资500-5000万元的建设项目91个,本年累计完成投资3.6亿元。
5、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一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本年累计完成4.5亿元,同比增长47.9%。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8.7%;商品房销售额2.1亿元,同比下降42.4%。
二、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积极因素
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2亿元,同比增长19.3%,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上年的13.3%提高到20.5%。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2.0亿元,同比增长0.7%;道路运输业完成投资1.3亿元,同比增长87.3%;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0.5亿元,同比增长74.7%。
2、部分行业增速较高。一季度,20个国民经济主要行业完成投资普遍下降的情况下,部分行业逆势而上,保持正增长。其中:采矿业完成投资3.7亿元,增长55.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2.4亿元,增长16.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1.3亿元,增长93.3%;房地产业完成投资4.5亿元,增长47.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完成投资0.6亿元,增长44.6%。
3、重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一季度,全市本年完成投资超过5000万元项目共计9个,分别为:平山区的北方恒达物流园工程,本年完成投资1.1亿元;明山区的中电投本溪热电厂“上大压小”项目,本年完成投资1.0亿元;本钢集团公司的工业余热暖民工程,本年完成投资0.7亿元;明山区的东方三家子矿业有限公司500万吨/年选矿厂建设项目,本年完成投资0.7亿元;溪湖区的辽宁源达矿业有限公司地下开采建设项目,本年完成投资0.7亿元;本溪县的快节拍高亮度高反射率环保铝镜生产线,本年完成投资0.6亿元;高新区的人用疫苗一期工程建设项目,本年完成投资0.5亿元;溪湖区的年产10万吨优质螺旋焊管生产线项目,本年完成投资0.5亿元;明山区的排岩场废石综合利用工程,本年完成投资0.5亿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各县区投资运行不平衡。一季度,七个县区总量都突破1亿元,但增速差距较大,增速最高的明山区和最低的高新区相差74.0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增速的有:本溪县、桓仁县和明山区,低于全市平均增速的是:平山区、溪湖区、南芬区和高新区。
二是开(复)工率偏低。一季度,全市统计口径内项目合计225个,其中:建设项目178个,房地产开发项目47个。建设项目个数较上年减少59个(上年为237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略有增加(上年为42个)。全市本年新增纳入统计口径建设项目共3个,上年同期为43个,本年完成投资为0.8亿元,同比下降89.8%。其中:新增计划总投资500-5000万元项目2个,本年完成投资增速同比下降94.3%;新增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上年同期9个,本年完成投资增速同比下降82.1%。新开工项目数量的减少是导致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一季度,全市项目开(复)工合计125个,开(复)工率为55.6%,较往年偏低一成半左右。其中:建设项目开(复)工101个,开(复)工率为56.7%;房地产项目开(复)工24个,开(复)工率为51.1%。
三是第二产业投资大幅下降。一季度,全市三次产业均呈现下降趋势,一、二、三产业增速同比分别下降11.6%、28.7%、13.2%,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1.6亿元,低于全市投资增速5.9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由上年度的62.1%降为57.3%。制造业(工业)下降尤为明显,同比下降49.1%,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下降21.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56.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47.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41.7%;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61.5%;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64.9%。
三、下步工作对策建议
随着疫情形势向好及天气转暖,4月份开始进入施工和建设旺季,各相关部门要聚焦项目建设,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将“稳投资”和“抓项目促发展”摆到头等重要地位,进一步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规模。
一是着力关注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增强投资发展后劲。
大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及投资总量直接影响全市投资的速度和质量。要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转型跨越的重要抓手,继续把抓项目放在首位,各县区加快推进项目全面开复工,协调解决项目审批、用工、物流、原材料及资金等问题,加大对各县区投资项目计划的评估,将计划进一步落实到项目,坚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特别是重视带动性强的亿元以上项目的储备、签约和落地,注重项目数量的同时,要更加注重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投资进度,重点要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和投产进度,进一步增强投资发展后劲。
二是着力关注优化投资结构,确保投资健康合理增长。
投资结构直接影响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要结合本溪实际,正确把握固定资产投资的导向,突出重点,进一步增强转型的动力,拓展转型的空间,提升转型的层次。要合理地调整、统筹和优化三次产业投资、行业、领域和区域投资布局及发展,坚持“壮一产、优二产、强三产”,继续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按照“工业强市、文旅兴市、生态立市”的战略,积极稳妥地推进特色新型城镇化,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
三是着力关注第二产业这一短板,使三次产业齐头并进。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加快现代农业投资,可以采取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的方法,发展第一产业投资;抓好具有资源优势的重点领域工业投资,强化第二产业投资;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投资,促进第三产业投资。大力巩固园区和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吸引能够在本溪落地生根的实体经济投资,带动投资保持适度增长。
四是着力关注投资效率和效益,发挥投资的乘数带动效应。
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是宏观调控的关键。三年来,全市投向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跨越发展,为全市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提供了新动力。4月份开始,在加大项目落地开工布局力度,加快续建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重点应关注投资项目的投产达效,加强对投资主体的引导和监管,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和效益,充分发挥投资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乘数带动效应,使投资在推动全市转型跨越发展中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