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bxstjj-2021-00009 发布机构: 本溪市统计局
信息名称: 2020年本溪市消费品市场经受住疫情考验稳步复苏 主题分类: 统计分析
发布日期: 2021-02-04 成文日期: 2021-02-04
废止日期: 文 号:
关键词:

2020年本溪市消费品市场经受住疫情考验稳步复苏

发布时间:2021-02-04 10:32:28 【字体: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本溪市着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各项促消费政策,积极推进复商复市,消费需求不断释放,企业经营状况逐步回暖, 市场销售逐季改善。

一、消费品市场发展现状

(一)消费品市场逐季改善

2020年,本溪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2.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全省同比下降7.3%),列全省第12位。全年市场销售呈现逐季恢复态势,一季度,消费市场受到疫情明显冲击,市场销售同比大幅下降31.1%。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好转以及中央和地方的多项政策措施持续显效,市场主体加快复商复产,居民消费需求稳步释放,后三季市场销售降幅明显收窄;二季度,同比下降23.1%,较一季度收窄8.0个百分点;三季度,同比下降18.8%,较二季度收窄4.3个百分点;四季度增速较三季度收窄6.2个百分点。

(二)城乡市场同步改善,乡村市场恢复好于城镇

从经营所在地看,2020年全市消费品市场均有好转,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2.6%;比三季度收窄6.2个百分点;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2.2%,比三季度收窄6.0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市场增速高于城镇0.4个百分点。

(三)餐饮等服务消费持续恢复,餐饮市场好于商品零售市场

从消费形态看,2020年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1.5%,比前三季度收窄5.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同比下降12.7%,比前三季度收窄6.3个百分点;餐饮收入高于商品零售1.2个百分点。

(四)批零住餐四个行业降幅均全面收窄

2020年,批发业零售额同比下降28.1%,比三季度收窄5.6个百分点;零售业零售额同比下降5.4%,比三季度收窄6.5个百分点;住宿业零售额同比下降16.9%,比三季度收窄5.6个百分点;餐饮业零售额同比下降11.1%,比三季度收窄5.4个百分点。

(五)基本生活类商品稳步增长,重点商品降幅收窄

  一是粮油食品类、中西药品类增势稳定。疫情发生后,满足居民基本生活和抗疫商品销售稳定。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增速比三季度加快3.0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6%,增速比三季度加快31.6个百分点。

  二是汽车类消费继续回暖。在中央和地方出台的稳定和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和汽车销售企业打折、豪礼赠送等营销手段共同作用下,居民购车和换车需求持续释放,我市汽车市场销售持续回暖。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0.0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5.1个百分点,拉动限上零售额收窄2.0个百分点,汽车销售市场的明显回暖对消费市场稳定复苏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三是部分升级类商品零售表现亮眼。疫情初期,基本生活类及医药类商品增长稳定。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2020年,限额以上单位饮料类、金银珠宝类和书报杂志类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60.9%、9.9%和0.3%,增速明显高于商品零售平均水平,分季度看,四季度增速分别比三季度加快77.5、25.2和21.0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日用品类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虽分别同比下降6.1%、27.8%、39.8%,但分别比三季度收窄8.3、12.0和13.7个百分点,收窄幅度较大。

二、存在问题

(一) 大宗商品下拉消费增长

石油类及制品类市场今年以来销售增长乏力。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实现7.8亿元,同比下降36.7%,虽比三季度降幅收窄6.2个百分点,但还是拉低全市限上商品零售额10.2个百分点。一是2020年国内油价经几轮下调后虽逐步回调,但还未能够弥补前期下调的影响;二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出行限制等因素影响。

(二)住宿餐饮业恢复尚需时日

目前疫情防控已经转为常态化,但以接触性、聚集性为特点的住宿餐饮业消费还需要一个恢复过程,2020年,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29.4%;餐饮业营业额同比下降17.4%。主要由于疫情期间,防疫管控和市场冷淡多重因素影响,餐饮企业面临经营寒冬,虽然有不少企业开展了网上下单送餐等服务,但规模仍较小,无法填补业绩下滑缺口,对总体经营状况改善有限。

(三) 企业生存压力大,大型企业受疫情影响严重

2020年,全市限上批零住餐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48.6%;出现亏损的企业达48.2%,另据景气调查显示,42.3%的企业反映接到业务预定量低于正常水平,企业数占比较上年同期高18.2个百分点;24.3%的企业反映本季度资金周转紧张,企业数占比较上年同期高5.5个百分点。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占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较大的10家重点监测企业中零售额负增长的企业有6家,拉低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13.8个百分点。

 (四)新增企业数减少

从限额以上企业看,2020年全市批零住餐业企业入库纳统27家,同比减少12家,其中新开业(成立) 入库企业仅1家,且入库时间较晚,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有限。

    三、促进消费品市场稳定发展的建议

(一)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抓政策落实求实效

一是各级政府和商务部门要落实好既定扩消费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激发消费需求;二是做好稳增长保就业的市县联动、政企联动,切实为企业解难题、促发展,继续扩大促消费系列活动,持续提振市场消费信心,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消费促进活动,不断创造消费热点。

(二)加大成品油消费量,带动消费恢复性增长

应针对成品油价格波动、疫情防控常态化状态下居民驾车旅行减少等情况,加强有针对性的促销手段,带动成品油消费量的增长。发挥加油券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延长减免路内停车时间和费用,鼓励假期自驾游等,提高成品油消费量,回补成品油消费市场,带动消费恢复性增长。

(三)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消费品市场的增长、繁荣、稳定离不开消费需求,而刺激消费需求的核心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一是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现有的就业机会,用足用好现有的就业岗位,把扩大就业、稳定就业作为稳定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途径;二是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尽量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救助体系,促进中低收入家庭消费,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强消费信心。

(四)加快住宿餐饮业复苏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市场复苏是必要的,对此要形成有针对性的促进措施,更好地适应疫情后的市场需求,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予以合理引导,促进人流恢复。要加速旅游业和会展经济的修复,利用好各种资源,提供更优质服务,制定疫后旅游营销行动计划,适应旅游散客化、个性化、复合化、分层化的需求,争取2021年住宿餐饮业有反弹式增长。

(五)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

积极扶持本土发展潜力大的新型商贸企业,建立优质企业储备库,力争培育一批、壮大一批、入库一批,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抓好新增企业和新成长企业的监测统计工作。一是研究鼓励增加企业户数和壮大企业规模的政策举措,做到应统尽统,二是针对各县区各重点行业近限企业进行动态监测,加大分析研判力度,力求不重不漏。

2020年,新冠疫情给消费市场带来严重冲击,但经过努力,消费市场经受住了严峻考验。2021年,消费市场稳步恢复的基础将更加牢固,有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